【背景事件】
基层干部直播宣传,为百姓办实事。如今在信息时代,流量就意味着人气,人气就代表着消费潜力,可以说圈住了流量就等于为刺激消费安上了动力引擎。基层干部运用直播等手段为当地农产品与旅游产品代言,无疑可以在信息时代快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在当前也有不少地方官员要求基层干部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来发表日常工作,以转赞评数量证明群众“满意”,吸引领导“注意”。
【聚焦观点】
@新华网:衡量学习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签到、积分数据是道硬杠杠;社区日常工作也要登报上网,以转赞评数量证明群众“满意”,吸引领导“注意”;各部门政务上网却不共享数据,基层工作人员想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就得在线上“跑”很多次……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在完成大量实际工作之余,还要养小号、扮水军、在朋友圈里求点赞,以满足上级对数据、流量的要求,成为形式主义的新表现。
诚然,互联网时代难以彻底拒绝流量,但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过度关注虚指标,势必挤压实作为。
要矫正异化了的唯流量思维,拯救困在流量里的基层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贪恋线上热度,以更科学、更完善的办法指导、考察与评价基层工作,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服务公众上,用实干刷出业绩流量。
@网络:不被困在形式主义系统里,大概不会了解形式主义有多么死板、冰冷,从而让基层干部产生深深的无力感。文章举了一个例子:北方某市要求农村建立志愿者服务队,要求志愿者注册人数要达到户籍人口的10%以上,但当地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一个乡镇要几千个志愿者,你让基层干部怎么拉人头?结果只能造假,如今造假也比过去麻烦了、技术含量高了,因为需要处处留痕。
@网络:互联网时代,要彻底拒绝流量既对基层工作有一定影响,而且也不现实。但如果以唯流量论英雄,无论什么工作,都以流量多少来论胜负,让基层干部整天关注的是流量,为了下载量、注册量,搞摊派、求点赞,甚至整天厚着脸皮求亲戚朋友、管理服务对象帮帮忙,这无疑是把基层干部困在流量里,耗去他们大量的时间精力,让他们反而没有了时间精力去走村串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做好基层工作,关键在线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基层干部要服务好群众,键对键永远也不可能取代面对面,都需要基层干部走到群众身边,去面对面、心贴心、手把手服务群众,这不言而喻。即使是线上服务,要让群众满意,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做好线下的工作,比如政府服务虽然上了网,但要服务好群众,让群众满意,线下的工作必不可少,线下工作做好了,线上服务才可能有序推进,让办事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