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生态?——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
作者|刘长铭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会社会交往、迎接挑战、实现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的主要场所。
心理安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因此学校也应该是学生心理安全重要的守护者,为学生成长提供情感支持。
学校如何给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快乐、包容并具有参与性的生活环境?
作者 | 刘长铭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北京四中原校长。
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讲起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厘清。我认为,今天的教育“内卷”与我们对这些概念的不全面理解有关。
第一是“人民”的概念。
每当我们听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时,首先想到“家长”,似乎家长满意就是人民满意。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家长满意”不等于“人民满意”。
这里的“人民”首先是指孩子,孩子不仅属于人民范畴,而且是受教育的主体。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满意,他们在对教育的评价中具有最大的权重。
有人可能会说,他们还是孩子,还不到18岁,他们懂什么?
我要说,孩子是人民的一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从出生就享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命权、被抚育权,享有被关爱、被呵护、被尊重的权利,享有获得幸福快乐的权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享有越来越多的做个人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权利;18岁后,他们还拥有作为公民的种种权利和义务。
所以, 孩子是否满意是评价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不论家长认为教育有多么好,但只要孩子不满意、不喜欢,所谓的“好”和“满意”就要大打折扣。
遗憾的是,现实中孩子对教育的评价和感觉常被忽视,他们对教育的评价和选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卢志文: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
第二,什么是“满意”?
我相信一个简单的逻辑:满意会让人感到快乐幸福,快乐幸福源自满意,不满意而感到快乐幸福有悖常理。
我认为,对教育满意的标准就是看孩子是否感到幸福,是否快乐,是否享受学校的学习生活。
许多人一听到快乐,脑子里立刻想到“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学无术”“颓废堕落”等,所以快乐教育始终饱受诟病。
其实,快乐教育不是自由自在,不是轻松自如,不是无所事事,不是没有压力,不是没有约束,不是娇惯纵容……
快乐教育是让孩子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被尊重的快乐、被关怀的快乐、被理解的快乐,体会到参与挑战的快乐、赢得认可的快乐,获得进步、成长和成功的快乐,享受到同伴和师生相处的快乐……
学习是辛苦的,但不应当痛苦。
快乐与健康密切相关。快乐不仅能带来身体上的健康,更能影响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大量的调研数据表明,当下我国青少年中厌学现象和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学校教育(当然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学生厌学情绪和心理问题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孩子对教育很满意,他们怎么能产生厌学情绪?怎么能有越来越普遍的心理问题?或者说,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当然学校教育不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唯一原因)。
访谈录|朱永新: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办人民幸福的教育——瞄准人民幸福办教育
什么值得教
学校如何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心理问题?
我从多年的教育经历中认识到,很少有纯粹厌学的学生。学生表现出厌学,通常是他们不喜欢学我们规定的知识,或者是只为考试而学的知识,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更感兴趣。
美国学者阿兰·柯林斯在《什么值得教?》一书中写道: “为什么学校课程中充满了成年人永远不会使用的东西?”《中国青年报》也曾对5210人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近60%的受访者表示已不记得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只有8.6%的人表示经常用到中学所学的知识。
不同认知风格的孩子会对某种教学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不适合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美国华盛顿州切尼中学教师帕德温和伯特在一份关于户外教学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个项目(一项中学生户外生态研究活动)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看到学生如此投入……许多最投入的学生往往在常规课堂环境中有学习困难……那些经常无法专注和参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学生在户外学习体验中变得‘有动力并沉浸其中’”。
我的教育实践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学生对某些课程缺乏热情,却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并能在相关领域中快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中外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常常是因为不喜欢老师。我始终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
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学习的欲望与生俱来。当你发现不强迫孩子就不愿意学习,那只能说明以往不当的影响已经使孩子失掉了学习的兴趣。我们先让孩子失掉了学习的本能和热情,然后再强迫他们学习,这是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
不要认为只有学习我们规定的内容才是学习,不要认为只有坐在教室里听讲记笔记才是学习,不要认为纸笔考试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方式,不要认为只有考试分数高才是学习效果好……
要允许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先学起来(不论学什么),把学习的热情重新点燃,并且努力使之保持下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才是教育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当一个学生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他为什么要用主要精力学习这些而不是那些、要全力以赴学习这些而放弃那些时,当他能够对个人的学习规划作出理性思考和大胆抉择时,你完全不必担心他走向堕落,他的生命不会因此荒废。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不仅仅是给予,更在于激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理想、愿望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这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前提,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
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学生满意的教育。
钱理群: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新教育实验的缘起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玩”不是多余的
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组织游戏”或“自由游戏”。游戏是孩童的主要社会活动,是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岳晓东早年曾写过一本书《少年我心》,书中分析了游戏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为什么强调是“自由游戏”或“自组织游戏”?因为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能够自然形成一个“社会组织”,每个孩子都能自发或自觉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形成自然分工。这样的游戏是儿童走向社会的必经途径和必要准备。
我目前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疯跑、撒欢,开展无组织无目的的自由活动,这使我有大量机会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
我发现,没有教师或成人组织,学生很快就自发开展有组织的活动,自然形成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其中有些学生明显是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自然形成分工。而组织者并非一定是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好的学生。
比如,学生在草地里捡来一些石块和树叶反复摆弄,敲敲打打。有的负责找树叶、捡石块,有的负责设计摆放,摆的方式根据大家的意见不断变化调整,有的学生自然成为策划者和领导者,而其他学生也自觉接受了从属的角色,形成了很有序的社会活动。
当然,活动不能总停留在低级水平上。对年龄稍长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比如,开展项目学习或项目活动。项目学习和项目活动就是大孩子的“自组织游戏”。项目组织是学生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以共同的兴趣、愿景和目标为基础,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组织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的体验是其社会性发展不可或缺的。
游戏是孩子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美国学者加来道雄在《心灵的未来》一书中写道:“‘玩’好像是多余的,但它也是意识的基本特征……当孩子玩耍的时候,他们往往试图以简化的形式模仿复杂的人类相互作用……每一个游戏都是一个(社会组织)模型,让儿童部分地体验成人行为和模拟未来自己的生活……”
他在该书中还引用了美国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的观点,“学校里的成绩,学术能力测试分数,对于成功的重要性都不及合作能力、控制情感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所有的数据都表明,对于成功而言,这些能力比智商或成绩要重要得多……测试无法衡量动机、毅力、社交技巧和一系列完美人生所涉及的其他品质”。
总体上说,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缺少与同伴之间发生自然真实的社会互动。
虽然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但目前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孩子的学习活动方式都缺少孩子之间自然发生的社会互动,为提升考试分数而产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个体行为。
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减少了孩子之间的社会互动,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十分不利。
所以,当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后,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处于精神自由奔放的状态。我相信这样做会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驱散由于长时间居家学习而造成的精神孤独的阴影。
当然我也知道,要求学校每天安排时间让孩子自由玩耍,这样的想法在当下许多学校显得有些奢侈。
给教育一些“闲暇”——赢在闲暇时
让自然教育成为一门“必修课”——儿童为什么需要在自然中游戏
什么是好的教育生态
我曾在一次关于心理问题的讨论发言时,编了一道选择题作为引入:
如果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使许多人生病,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A、多建一些医院;B、治理环境污染。
同样,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A、增加心理教师人数,多开心理课;B、改善学生生活状态和学校教育生态。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
“教育生态”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因素非常复杂。一所设备先进、校舍豪华的学校未必就是教育生态良好的学校,反之,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可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孩子学习生活乐在其中。
什么是好的教育生态?好的教育生态就是好的学校教育生活,是充满平等、关爱、信任、友好、理解、尊重、鼓励、支持的学校教育生活,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其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自豪感……
好的教育生态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友好的互助和竞赛,而不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残酷竞争。好的教育生态就是让学生满意的学习生活,就是让学生满意的教育。
过去插队在农村种地的经历让我懂得一个简单道理:养好地,庄稼自然就会长好。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生态环境决定生命质量
特稿|用行动改变区域的教育生态,用坚持创造教育的青山绿水
朱永新:“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改变生态的有力抓手
新教育实验的区域叙事——创新与超越:改变区域教育生态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刘长铭: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生态?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gawce.com/news/854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22pru.gawce.com/ , 查看更多